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贺健将军在大连“沉默是金”40年

2015-07-30 11:03:00来源:大连日报作者:■周代红左正红

  授衔时的贺健

  抗日战争时期的贺健

  解放战争时期的贺健

  今年2月,《人民文学》刊登的一篇名为《沉默将军》的纪实文学作品勾起了很多相关者的记忆,也触动了许多无关者的神经。勾起记忆是因为这位“沉默将军”作为历史见证者,有太多不为世人所知的传奇经历;触动神经则由于作者的笔不仅揭开了历史,更刺进了性情。这篇作品的作者就是现居大连的沈阳军区专业作家马晓丽。

  而这位将军就是贺健。作为警卫队队长护送张国焘参加两河口会议,战场上舍身相救徐向前、陈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从上世纪70年代初来到大连,作为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直至2008年辞世后葬在大连乔山公墓。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今年又恰逢贺健将军诞辰100周年,记者专访马晓丽和贺健将军次子贺东平,讲述贺健将军不为人知的传奇历程。

  ■写作缘起■

  写到最后,感觉自己都爱上了这个老头儿。——马晓丽

  儿女偶然得知

  父亲亲历两河口会议

  马晓丽动了写贺健将军的念头,还要从10年前说起。

  大约在2000年,马晓丽构思《楚河汉界》时,与贺健的长子贺平谈起了红四方面军,得知了贺健曾经作为张国焘警卫队队长,护送张国焘参加两河口会议。

  两家有世交的马晓丽惊讶于自己身边竟然就有见证那段历史的人,然而更人吃惊的是,就连贺健的子女都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才在上世纪70年代,以至后来的几十年里,一点点了解了父亲曾经是那么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历史人物的身边人。那是上级下发《张国焘回忆录》后,贺健让大儿子贺平讲给他听。讲到两河口会议时,父亲随口讲了几句当时的情况。

  次子贺东平记得,父亲平日就在黑石礁自家的小院里坐着,从不主动说自己的事情,有时候回家和他聊天、问他一些事情,如果勾起了他的回忆,他才愿意讲一点。关于两河口会议的一些经历,就是自己这样问出来的。

  去年秋天,马晓丽本想写篇两三千字的小文,可是最后收笔时已近3万字。马晓丽说这意味着人物抓住了自己,一旦写进去,就由不得你了,以至于写到最后,感觉自己都爱上了这个老头儿。

  对,是亲切的“老头儿”,而不是威严的“将军”,这样平视的角度,既得益于马晓丽身为作家长久以来而形成的习惯目光,也源自贺健将军本来就是有个性、耿直而纯正的男人。体会着他那种独特的情感方式和生命细节中流露的性情片段,不仅让马晓丽觉得这个老头儿太可爱了,也令她写得挺动感情。

  不只马晓丽,贺健曾先后任副团长、团长的野战军五师教导二旅四团的人,从贺健三十多岁起,都管贺健叫贺老头儿。

  ■见证历史■

  警卫工作就交给你了,我概不过问!——张国焘

  亲历两河口会议

  在马晓丽的长篇军旅小说处女作《楚河汉界》开头,写到的张国焘警卫队长原型就是贺健将军,而警卫队长说的“毛泽东这人不可小瞧,是个人物。那种场面一般人都被震慑住了,毛泽东却谈笑自如,动不动还哈哈大笑一阵。”几乎就是贺健的原话。

  1935年6月21日清晨,时任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团政委的贺健,接到了护送张国焘去四川懋功两河口开会的任务。后来正是这次会议,奠定了党和红军北上抗日、领导全国抗日运动战略目标的基础。

  为什么挑贺健去呢?这是张国焘提出来的。有一次张国焘、徐向前等一起出去转转,警卫员都远远跟在后面,只有徐向前的警卫员贺健跑到前面20米开外,查看首长要经过的树丛和草垛。张国焘当时就说,这一大群警卫员个个只知道在首长屁股后面跟着,就他一个有警卫意识!

  张国焘把自己的警卫队也交给贺健指挥,对他说,警卫工作就交给你了,我概不过问。

  到两河口后的第二天早上,贺健去毛泽东住处找张国焘。警卫进去报告之后,里面传出了一个湖南口音:快请进来吃饭!贺健进屋后,就向首长们报告并自我介绍。旁边一个人一下就分辨出了他的湖北口音,没想到竟是贺健的黄安老乡董必武。

  接着,张国焘又给贺健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贺健逐一敬礼问好,紧张得汗都冒出来了。介绍完了,毛泽东招呼贺健坐下一起吃饭。贺健忙说,我们警卫部队有纪律,不能随便听首长之间的谈话,我还是到外面等着吧。赶紧退了出来。

  吃完饭,张国焘和三十军政委李先念一起出来回住处。贺健就跟在他们后面,听见了一句“看来这个会开不好” 。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

  当天上午,张国焘看到报纸上一篇批评自己建立西北联邦政府的文章而大怒,贺健看出此后张国焘的情绪就一直没有好过。

  多亏了你,否则我和徐向前总指挥今天就去见马克思了!——陈赓

  三见陈赓

  到两河口的第二天,贺健听说陈赓在中央红军,就四处打听。这段交情要从3年前的“潢光战役”贺健舍身相救说起。

  1931年,贺健接到给徐向前当警卫员的任务,虽然因为想打仗而不太愿意,但贺健懂得军人必须服从命令。之后不久,徐向前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贺健跟随徐向前参加了“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和“潢光战役”。

  “潢光战役”打响的第二天,徐向前和师长陈赓登上高坡,观察战斗进程。站在左侧的贺健听到炮弹飞来的声音,冲上前去把徐向前和陈赓推下山坡。自己却被炮弹的气浪抛出几米远昏死过去,后背炸得血肉模糊,肋骨也被炸断了。贺健醒来睁开眼睛就问,首长没事吧?陈赓说,我们没事,多亏你机智,否则我和徐总指挥今天就去见马克思了!

  3年后又见陈赓,满脸胡子,头发长长的,一身破旧的军装,人整整瘦了一圈。贺健很快筹了些大米、牛肉、羊肉和毛衣毛裤,悄悄送了过去,还专门送了一匹马和100发手枪子弹。

  再次相遇已经是12年后,1947年末,陈赓主动提出要见贺健,还记得贺健在山西时曾经护送一批工程师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送给三八六旅一批武器。

  ■为人行事■

  母亲是“甩手掌柜”,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父亲管。——贺东平

  要么不说,

  要么就说实话

  上世纪70年代初,贺健将军调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一直住在黑石礁,直至2008年辞世。

  贺健将军的8个儿女,大姐因为意外辞世,余下的7个,5个在大连。回忆起父亲,贺东平最大的感受是他对子女要求特别严,从来没用自己的身份、关系帮子女说过什么话。长子贺平所在师师长,就是贺健当年的警卫员,可贺健没为儿子的事说过一句话。

  贺健将军拒不接受任何采访,想见他的不被骂出去就不错了。实在不行见了,他也一言不发,问他问题就说不记得、不知道。如同马晓丽在《沉默将军》中写的那样:“贺健将军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终生如此,要么不说,要么就说实话,没有中间地带。”

  贺东平说,没有一个子女和父亲完全一样,在生活习惯上最像父亲的是大弟贺小平。父亲早睡早起,一直保持着每晚看新闻联播,之后听美国之音的习惯,一直到90多岁还带着耳机听。

  贺东平用“甩手掌柜”形容母亲,母亲当过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副书记、大连铁路医院党委书记,而家里大大小小的事竟然都是父亲管,甚至挨个给孩子们剪指甲。贺东平印象最深的是2年级时,父亲领着他去考试,一直等在外面。

  马晓丽说,我们总以为这样的家庭中充满了各种传奇的革命故事,其实他们的生命就是这样自然地走过来的,他们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惊心动魄。

  贺健将军轶事

  1931年,在彭杨干部学校举办的基层军事干部培训班上,刚从苏联军事学院毕业回国的李特给学员们上课。李特发现只有贺健一直笔挺地坐在那里,双手扶膝,目光直视,却一个字也没记。李特用教鞭指着贺健面前的笔记本和铅笔训斥。贺健立刻起立,大声说,报告李教官,你讲的我全记住了。李特一听就火了,说那你背给我听听,背错一条我就枪毙你!贺健就站在那里,把李特刚才讲过的内容全部背了一遍,几乎一字不差。李特问那你为什么不做笔记?贺健老老实实地回答,报告李教官,我不会写字。

  贺健犯了错误后,正好徐向前回到了延安。贺健立刻请假前去探望,徐向前说,你要放下包袱,振奋精神,努力学习。说着,拿出一沓边区纸币递给贺健,说,这是中央给我的营养费,你拿去用吧。

  贺健将军总是被派去打硬仗恶仗。看贺健在解放战争中的经历就会发现,他打的几乎全是最难啃的攻坚战。马头镇大捷中,贺健的老四团全歼日伪军350人,缴获枪支260余支,轻机枪一挺,掷弹筒三具,子弹10000余发。之后,贺健率领老四团在5天时间里就连克郯城周围的大沙沟、徐家楼、大屯、郝家楼等十几个据点,直逼郯城城下。郯城守军慑于老四团的威名,仓惶而逃,使郯城不战而胜,第三次获得解放,最终形成了滨海与鲁南两大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的局势。

  济南战役之前,上级曾分别找贺健和王吉文师长谈话,明确告诉他们,打完这场仗之后就把他们两人都提起来,去纵队当副司令员。但贺健最要好的战友、老乡,八师师长王吉文却在战场上牺牲了,贺健为此竟执意不肯去纵队当副司令了。

  1945年的8月间,贺健离开老四团,老四团一百多排以上干部聚集在徐班庄外的小树林里为老团长送行,哭声连成了一片。几个连长大声哭喊着:团长,你不能走啊!你走了谁带我们打仗呀?过了许久,贺健才硬声硬气地说了句:你们哭什么?都别哭了!我走了就少了个天天骂你们的人了!说罢,飞身上马,用马鞭指着大家说,好好干,别把老四团的精神给我丢了!见大家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贺健双手抱拳作揖答谢,之后皮鞭一甩,头也不回地绝尘而去。

  1987年,贺健回到山东,两个早就回乡当了农民的老四团的老兵听说了,骑着自行车驮着自家种的小米,跑了一百多里的路来看贺健。

  沉默几乎成了贺健将军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将军晚年定居在大连黑石礁,这里住着几位与将军对脾气的老战友。将军与老战友之间的交往很特别,每当老战友上门,他们只简单打个招呼就在客厅里坐下。沏上一杯茶,但几乎不说话。客厅里总是静悄悄的,若是偷偷向里面张望,就能看见两个老头默默地坐在那里,似乎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等坐够了,人就告辞了,主人也从不挽留。

  在停止呼吸之前,已经昏迷了多日的将军突然睁开眼睛,清晰地喊了一句:敌人上来了,你骑摩托车先走,把马给我留下!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远离战场几十年之后,在经过了长久的和平生活之后,将军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竟仍旧是喊给战争的!

  ——摘自马晓丽《沉默将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