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怀念新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开创者于眉同志

2015-07-30 10:28: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

  于眉同志逝世已十一年。

  早年抗日救国运动和山东革命战争的战友们,以及老一代的海员和交通战线广大职工们,至今都依然寄以深切的怀念。

  他是一位少年参加革命并与工农兵相结合的知识分子。为了抗日救国而参加学生运动,发动抗日人民武装起义,在战火纷飞中,经受革命锻炼,建立根据地坚持抗战;延安学习,参加党的“七大”,以百倍信心投身解放战争;从事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开创新中国航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是一位又红又专的领导干部,不幸于66岁与世长辞,大家都为之惋惜不已。

  我们原是他在革命和建设工作中的战友,曾经长期相处,甘苦与共,相知甚深。回忆往事,犹历历在目。斯人其萎,思绪万千。

  为新中国江海运输事业作出贡献

  建国后,于眉出席了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于1949年底召开的全国航务、公路会议。他系统地总结汇报了华东航运和上海接管工作的经验。朱德同志和陈云同志到会听取汇报,对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作了指示,表扬了华东和上海的成绩。于眉同志在会上表示了要为新中国的江海航运工作一辈子的决心。

  1950年秋,中央交通部调于眉到北京,参与江海运输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担任航务总局副局长职务,擘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江海运输事业的改革和建设。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下,扶持私营航业,并有重点的推进公私合营,为对私营轮船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试点。

  中央交通部在全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中,首先接管了对民生实业公司的公私合营任务。于眉同志受部委托,与该公司进行磋商,接受他们对公私合营的要求,促使卢作孚先生毅然从香港回国,并把他在海外的轮舶驶回国内,用于长江的运输企业,于1952年9月正式公私合营。

  于眉同志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对于在上海的中兴、海鹰等轮船公司,经过协商一致,也分别进入了公私合营。到了1956年全国沿海内河资本主义轮船运输业在交通部党组领导下,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工作。

  于眉同志献身于江海航运事业,首先抓住了整顿沿海港口这个重要环节。打碎了近百年来码头封建把头强加在工人身上的枷锁。他在海港整顿中,把分散流动的码头临时工改为固定工人,树立工人阶级主人翁的思想,建立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促进了装卸运输生产力的发展。积极改进装卸工具并推广应用装卸机械,减轻或消除了工人过于沉重的体力劳动。

  其次,他在沿海船舶运输企业,抓了先进航次的劳动竞赛,总结了防备飓风袭击和保障安全航行的先进经验。为了克服海运木材的困难,一时难有装运木材的专用船舶,他听取苏联专家和我国海员的意见,在长江口以北沿海推行了海上木排拖运,弥补了运力之不足。

  第三,他在交通部领导下积极组织中国与波兰的中外合营海运公司,冲破了美蒋在公海上对我禁运。并为我国远洋海运培养船装业务骨干力量。

  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全国江海已有船舶7000多艘计113万载重吨的运输能力,江海运输业初具规模。

  发展远洋船队 增建海港深泊位

  于眉同志在党的领导下,把新中国的江海航运事业推向了前进。1956年他担任交通部部长助理,1958年提升为副部长,分工主管江海运输和基本建设业务。在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海上运输能力大大不足。沿海煤炭矿石粮食和远洋外贸进出口物资运输任务很重,国家租用外籍海轮运送物资,外汇耗费很大。于眉积极建议以部分租船外汇买船,既订购国内生产船舶,也向国外买船,得到国务院和部党组支持,从而开始筹建远洋船队。又鉴于我国港口建设基础差,深水泊位不足,他组织干部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在发展船舶的同时,必须努力改进港口装卸设备和管理,大力建设海港深水泊位。

  于眉鉴于1958年前后两年间平均年租用每一载重吨的外籍海轮,需支付10.96英磅;而购买万吨级货轮,每一载重吨只花费11至12英镑,而且船舶即归我国所有的情况,认为在国内造船困难情况下,与其租用船舶,莫如以一部分租船外汇买船为宜,因此交通部和国务院批准了于眉同志和一些干部的共同建议,以部分租船外汇,移作了购买同内外船舶之需。从1958年至1965年间,向国外购进海轮31艘计34万多载重吨;向国内造船工业购买25艘计7万多载重吨的江海船舶。1958年7月成立远洋运输局。从沿海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营海运企业挑选船员和干部,建立新中国的远洋船队,在国际公海上飘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

  于眉带领干部常年深入基层,指挥生产,疏导港口船舶作业。1956─1958年间,港口工作紧张,周恩来总理找于眉询问港口紧张情况和原因,他对答如流,并积极采取措施疏通了港口的货物和船舶。实行了港口装卸过程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以及改进装卸工艺和作业方式。同时向部党组和国务院提出建设深水泊位的建议,为周恩来总理所重视。

  十年动乱中坚持了运输发展了远洋和港口

  “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间,于眉虽也受冲击,工作有极大困难。但在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和维护下,沿海和远洋运输未有中断。买船发展远洋运输企业和重点建设沿海港口的深水泊位,比“文革”前有了更大的发展。

  于眉同志以毕生愿为社会主义江海航运事业献身的,精神在“文革”期间忍辱负重,坚守岗位,不计权位,团结干部,依靠船员和装卸工人以及各级干部,严于律己,认真工作。积极贯彻执行国务院周总理和业务组的指示,保证重点物资运输。铁路受阻,江海补运。特别为对外贸易和抗美援越物资的运输,作出了艰巨的贡献。

  1975年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和李先念、谷牧同志的领导下,远洋买船和港口建设的工作,虽也在困难之中,但比较顺利地推进了。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向中国银行贷用外汇买船,以远洋运费的外汇收入偿付贷款。从1972年至1974年间买进远洋船舶183艘计347万载重吨。1975年至1980年间,再买船约300多万载重吨。于眉在部临时领导小组集体领导下,大大推进了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业务。到了1980年我国远洋船舶已拥有527艘计963万载重吨,交通部已结束了向国外租船的局面。

  从1973年至1980年,在国务院和建委支持下,交通部进行了港口建设,于眉同志积极参与建港指挥部的工作。七年间,国家建成了50个沿海港口的深水泊位,其中首次兴建的有五万吨和十万吨级深水油轮泊位。

  于眉同志自1956年至1980年4月间在交通部工作,历任部党组成员、部党委委员、部临时领导小组副组长。建国后的30年间,他是新中国江海航运事业开创者之一,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生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而贯彻始终

  岁月匆匆,于眉一生为中国革命奋斗了51年。从学生运动抗日救国到蓬莱武装起义;从延安学习参加党的“七大”到投身解放战争;从上海接管江海航运到发展长江、沿海和远洋运输事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学习和工作,钻研业务,从不虚夸自满,力争精益求精。无论在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一贯服从党的领导,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制度,一丝不苟。他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历来为群众和干部所尊敬。

  他以实事求是、坚持团结、坚持原则的精神,经受了建国后“三反”运动的考验。顶住了“文革”期间“四人帮”对从国外买船业务的攻击。摆事实讲道理,维护了国务院的正确政策和领导。以事实排除了一些人的责难。历史证明了于眉在开创和发展新中国江海航运事业是有成绩的、正确的。他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讲政治又钻业务,虚心好学。几十年来,无论在听上级指示或下级汇报,都亲笔记录。重要电文亲自起稿。他好学不倦,不仅自己学,而且组织干部共同学习,责己甚严而诲人不倦。

  于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坦率,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尊重群众,爱护干部,为人们所怀念。他克己奉公,艰苦朴素,清廉从政。在对敌斗争中,大义凛然。他坚定地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一心向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他在1980年5月奉调国家建设委员会为副主任时,已有重病在身,但仍下基层调查研究,关心海港深水泊位的建设。这一年9月,秋雨丝丝,他溘然长辞,人们为之痛哭。真是“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高风亮节,永留人间。

  (人民日报 1992.10.11第5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