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九一八事变后的山东抗日救亡运动

2015-06-24 18:28:00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

  1931年11月,青岛、济南、曲阜等地党组织分别组织学生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出兵赴东北抗日。12月5日至7日,济南学生2000余人在济南火车站卧轨拦车并组织绝食,迫使省政府同意发车。12日,济南学生在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蒋介石被迫接见了学生。

  2500名济南学生南京请愿记

1931年12月9日《申报》报道“济南学生入京。在站鹄守三昼夜。乘车三十辆出发。何思源引咎辞职。”

蒋介石在南京接见请愿的学生代表

  “呜——”1931年12月8日下午6点多,随着汽笛一声长鸣,一列长达30节的请愿专列,在一前一后两台机车的推拉下,从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隆隆开出,高高的德式钟楼渐行渐远……

  车上乘坐的是来自济南14所学校的2500余名学生,他们是专程赴南京国民政府请愿,要求政府对日宣战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各地学生奋起抗议。

  12月9日

  这是一趟混编列车。因客车不足,加挂了部分没有座位、没有厕所、没有窗户的闷罐车。但学生们顾不得这些,好不容易通过卧轨拦车争取到车辆,只想尽快到达南京。

  据济南女子师范学生宋铮回忆:“在火车上,我们又冷又渴,由于带的被子少,四五个人才能盖一床;由于水很少,同学们只拿小碗盛一点水轮流沾沾嘴皮。”(《济南女师南下请愿的片段回忆》)

  沿途一些城市的民众很热情。“特别是徐州站,火车一停,学生队伍就有组织地列队欢迎,送上滚热的鸡蛋汤、单饼、馍馍和毛毯子。然后,唱着歌、喊着口号欢送开车。再往南的蚌埠车站等地,情况也与徐州站大致相同。”(董一博:《记育英中学进京请愿前后经过》)

  南京政府也派人上车慰问,但怀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拒不接受。“济南学生请愿团”在列车上宣告成立,下设交通、纠察、文书、宣传、交际、通讯等6个股,分25个大队,每个大队100多人。

  他们沿途散发传单和油印小报,高唱抗日歌曲,进行抗日宣传。

  12月10日

  经过一天两夜的旅行,10日午间,列车到达浦口站。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代表迎接他们渡江到下关,然后步行到中央大学。

  国民政府如临大敌,军警夹道站立,只留很窄的路让学生通过。“当时南京下雪了,天气很冷,同学们穿得单薄,但是,冷了就集队进行跑步。”(张承先:《济南一中学生南下请愿回忆点滴》)

  国民政府给济南学生每人发了一条灰色军毯御寒。

  当时中央大学住满了北平、上海等地成千上万的学生,整座校园熙熙攘攘,充满了同仇敌忾的气氛。

  晚上,蒋介石与有关人员商量办法,决定“姑以缓和办法应付之”。

  12月11日

  11日,请愿团研究请愿要点,为第二天的请愿做准备。

  这天,山东教育厅厅长何思源带着济南各校校长和训育主任悄然来到南京,旨在动员学生回校,瓦解请愿行动。

  请愿团一听,“马上派了一队学生军带上童子军棍,准备把这些校长和训育主任抓起来。这些人住在下关的旅馆里,他们得了信,没等学生军赶到就溜走了。学生军赶到下关旅馆的时候,这些校长和训育主任早已逃到浦口去了。”(耿玉衡:《忆南下请愿》)

  正谊中学校长徐伯璞也来到南京动员学生,说在南京有性命危险,谁愿意回去,他给钱。请愿团决定把他抓起来扣押一天。

  就在他第二次来到中山大学的时候,学生们立即行动。徐伯璞一看不好,拔腿就跑。后来,他收拾行李回了济南。

  12月12日

  12日上午11时,他们列队来到南京国民政府请愿,要求蒋介石接见。院子很大,两旁有厢房。正谊中学学生柴保中看到,“从厢房的窗子伸出许多枪口,里面埋伏着军警。”

  国民政府参军长贺耀祖出面敷衍:“主席很忙,有什么问题由我代主席回答。”学生们不干。

  下午1时,蒋介石被迫出面接见。请愿团提出迅速出兵东北、放弃妥协外交等10项要求。质问他为何采取不抵抗主义,放弃东北三省?要求出兵抗日收复东北。

  蒋介石说,目前内忧外患,政府有困难,对外宣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一切准备就绪,马上就对日宣战。政府正在诉请国际联盟来解决东北问题。

  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学生孟锦善反问:“请问,国联是什么组织?”不待蒋回答,同学们群起呼应:“是帝国主义联盟!”

  随即大院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和口号声。

  蒋介石解释说:“国联里也有弱小民族的联盟,也有帝国主义的联盟,是一个综合体。”学生又问:“弱小民族能不能和帝国主义交朋友、结成联盟?”蒋介石答道:“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能结成朋友的。”

  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的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算是什么朋友?”有的说:“和帝国主义做朋友就是认贼作父,引狼入室。”

  蒋介石非常生气:“我是国家元首,你们对我不尊重,也是对国家的不尊重;对我的侮辱也就是对国家的侮辱!”但同学们驳以国家领袖就是人民公仆,应与人民有同等权利。弄得蒋介石很难堪,拂袖而去,接见草草收场。

  蒋在这天的日记中称“几受侮辱”。

  12月13日

  请愿未获结果。“各省市来京请愿学生开代表会,决由每省市推代表五人,在京组织总示威办事处。”(《申报》十三日专电)

  12月14日

  14日,济南学生把“请愿团”的袖标变成了“示威团”。他们的袖标印制非常巧妙,一面印有“请愿团”,一面印有“示威团”。

  这天,济南学生和北平学生联合到外交部游行示威,抗议外交部长顾维钧执行的秘密外交政策。

  当时,顾维钧溜之大吉。

  据济南第一中学学生耿玉衡回忆:“此时外交部已没人办公,只有少数几个人留守看房。我们先在门前书写了‘坚决反日抗战’、‘反对卖国妥协’、‘立即对日宣战’、‘收复东三省’等许多标语,还捣毁了门前的几辆汽车。然后我们一拥而进,到办公室里,砸桌椅、割电线、摔电话,把外交部砸得七零八落。”(《忆南下请愿》)

  12月15日

  15日,南京突然盛传日本代表正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同国民党政府进行秘密谈判。学生被激怒了,聚集到中央党部门前游行示威。

  “这里门前戒备森严,警卫军不许学生进入。学生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缴了门警的武器,冲进大门,把二门收发室和客厅又砸了个落花流水。”(耿玉衡:《忆南下请愿》)

  这时,蔡元培和京沪卫戍司令陈铭枢出来接见。当时,蔡元培是特种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专门负责办理学生请愿事宜。

  学生们对二人的讲话不满,发生了争执。据济南乡师学生姚仲明回忆:“那次示威活动我去参加了……确曾将该两人拖出。当学生有的认出是蔡元培先生时,即将其放回。学生对他多是尊敬的。据说在慌乱中蔡先生曾跌了一跤。由于卫戍部队在后面追击学生队伍,学生曾对陈铭枢动了手脚,后被卫戍人员抢去。”(《济南学生南下请愿示威的若干情况》)蒋介石日记云:“学生暴横至此,而先辈犹主宽柔,竟使全国秩序不安。如此无政府放任主义,何以能完成革命立国之责任也?”

  这天,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职务。

  12月16日

  16日,济南、北平、安徽、上海、南京、苏州、太仓等地学生决定“十七十八午前十时举行联合总示威”。(《申报》十六日专电)

  12月17日

  17日,按预定计划,示威队伍先去国民党中央总部。党部大门紧闭,武装军警严加防守,双方发生冲突。

  示威学生砸了中央党部的警卫室、传达室和窗玻璃,还砸了大门上的国民党党徽。然后,有的去国民政府,大队去中央日报社。对该报的歪曲报道提出严重抗议,与前来弹压的军警发生冲突。

  育英中学董一博说:“当时我扛着一面大旗,头上挨了几棍子,被打昏在地。”学生死亡1人,重伤30余人,是为“珍珠桥惨案”。平、津学生到济南学生请愿团驻地求援,济南学生拿起棍棒等奔赴珍珠桥。这次冲突,军警共拘捕学生63人。

  蒋介石日记云:“无法已极,若再不制裁,诚欲败坏学风,无可纠(救)药,灭亡种族,近在眉睫矣!”

  12月18日

  18日晨,大批军警包围了学生住所,迫令他们迅速离开南京。

  济南第一中学学生张承先说:“当时我们坐在宿舍的地上不出来,两个大兵就架着一个学生硬拖出来,押上火车。”

  12月20日

  20日上午,他们返回济南。为以防万一,早在四天前(16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就令全省中等以上学校提前放寒假,要求济南所有旅馆、客栈不准收留学生住宿。

  但返济学生仍受到各校留校学生、教职员工和工会代表的欢迎。

  一个月后,“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