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玲珑金矿副矿长于讷讲述运黄金的故事。
交接运送的黄金(资料图)
当年日军修建的选矿厂(资料图)
玲珑通洞
日军在玲珑台上修建的炮楼(资料图)
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旧址(资料图)
2015年5月上旬,大众网记者在烟台招远见到了原玲珑金矿副矿长于讷,虽然早已退休,但他心里却一直记着一件大事,那就是要把抗战时期“运金小分队”向延安运送黄金的故事讲给世人。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湮没,很多当事人多故去或者病老,许多运金故事都已经被遗忘。1948年,于讷在招远玲珑金矿财务处工作时,恰逢当年参与运金的八路军战士王德昌回访玲珑金矿,由于讷负责接待,两人同住一屋。从王德昌口中,于讷听说了那段充满血色的运金之旅。
运金小分队强渡汾河,战死20人
1944年一天夜里,狭窄的山道上,传来紧密的脚步声。王德昌跟随运金小分队,马不停蹄地赶路。这只小分队只有26个人,队长姓孙,战友们都叫他孙大个。除了携带武器和弹药,每人还背了50两黄金。小分队从山东招远出发,穿河北,进山西,一路上捡偏远难行的山路行进,连续几天昼夜行军,此时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年纪最小的小李子跑丢了鞋子,每走一步就留下一个血印子。可就在这时,让王德昌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分队进入山西境内,一股巡逻日军发现了他们的行踪,追了上来。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了,小分队与身后的敌人展开了赛跑。
到了汾河一个叫雁鸣渡的地方,孙大个示意大家停止前进,他命令小分队分成两组,一组留下狙击敌人,一组带上全部黄金,迅速渡河,一定要把黄金送到延安。
王德昌和战士们背上黄金,跳入湍急的河中,冒着枪林弹雨强行渡河。刚游到对岸,身后的枪声突然响了,王德昌不放心,就游回去看看,结果发现十几个阻击战士都已倒下。孙大个倒在一个高坡上,怀里抱着小李子,两人都牺牲了。王德昌游到对岸,与战友们强忍悲痛继续前进,终于把黄金全部送到了延安。这次的运金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出发时的26人只剩下了6人,20位战友从此长眠在中华大地。
1948年,王德昌特地到雁鸣渡祭拜战友,后又回到玲珑金矿回访。王德昌也因此有机会向于讷讲述了这次传奇故事。如今,王德昌与幸存下来的战友都已逝去,于讷也成为了此段故事唯一的“见证者”。
八年抗战期间,胶东向党中央运送黄金13万两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经费极端匮乏,尤其是对黄金的需求特别迫切。
1938年7月,中共胶东特委(1938年12月改称中共胶东区委)成立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发展黄金生产。1940年8月,中共胶东区委撤销采金管理委员会成立玲珑采金局,采金局下设武装护矿队,保卫黄金生产。1940年9月,胶东区党委又在灵山成立采金委员会,当时在招远主要有两个采矿区,一是玲珑、九曲一带,二是蚕庄、灵山一带。
在矿区,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并教育、争取采金矿商大力发展黄金生产,另一方面带领抗日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反掠夺斗争,从敌人手中夺回黄金。胶东向党中央送黄金等物资,主要是由中共胶东特委(区委)和胶东我党的部队组成的一批批运金小分队,冒着枪林弹雨,将黄金秘密送到山东党组织的驻地——鲁南区,然后转送党中央,或直送党中央。日军通过汉奸内线获悉我方路线后,便想尽办法在途中拦截和争夺,中日双方在运送黄金的路上展开了一场场血雨腥风的较量。在整个八年抗战中,山东军区向延安党中央、中央军委共运送了13万两黄金,
胶东向党中央密送黄金,以特殊的方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胶东军民倾其所有密送的黄金,成为党领导抗战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从经济上保障了中国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