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万第镇水口村的胶东第一县委——中共莱阳县委遗址。□郑书伟 摄
万第镇水口村的火炬塔 □郑书伟 摄
□ 本报记者 郑书伟 于冬亮
本报通讯员 李 梦
11月12日,初冬的莱阳已经有了些许寒意,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终于到达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万第镇石龙沟村。85年前,这个村子里点起了烟台革命的第一个火种,诞生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石龙沟村的老党员宋寿展在村口等待着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距离村口百十米处的一个窄小胡同里,在一个民宅的门口,挂着“龙沟村13号”的门牌。“在80多年前,这个房子就是胶东地区共产党员的活动根据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在这里成立。”宋寿展告诉记者。整座房子和院落都由石块砌成,屋顶的红瓦显得格外醒目。“从前这里不是瓦房,是草房,这是后来又修整的。”宋寿展说。这个仅有三间房的小院,是怎样成为胶东革命之火源头的呢?
1925年11月,共产党员宋海艇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莱阳开展活动,他以教学为掩护,先后发展了宋海秋等八人为共产党员,成立了莱阳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1928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发出《关于征求党员的通告》,要求全省六个月之内必须发展610名党员。时任胶东县委书记李伯颜加紧工作,派宋海秋到石龙沟村,在宋云程家主持建立了中共石龙沟村支部委员会,由宋式纯任书记。
随后,万第的革命火种以燎原之势,迅速壮大。1928年3月,李伯颜在万第镇水口村召开各村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成立了中共莱阳县委员会,并担任书记兼组织委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共产党委员会,隶属中共山东省委。
今年70岁的宋贤庭曾经担任过水口村的党支部书记,年轻时曾从老党员们口中听说过不少往事。“宋海秋当时在彭格庄小学教书,秘密回水口村办起了农民夜校和农民协会,团结起了四、五百人,发动农民抗粮抗税。”宋贤庭说。
“当时的中共莱阳县委成立之后,以水口村为秘密活动中心,很快发展到大夼、姜疃及海阳县小纪以西地区。”莱阳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海峰告诉记者。1933年2月,因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与莱阳县委失去联系,当年6月,张静源来到天津,与中共北方局接上联系,并按照指示,在水口村成立了中共莱阳中心县委,由张静源出任书记,领导莱阳、海阳、牟平、文登、荣成、福山、蓬莱、招远等县党的工作,组织开展武装斗争,莱阳万第真正成为胶东各县的革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