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省军民创建的敌后抗战基地。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为开展山东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迅速动员组织人民,建立统一战线,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独立自主地坚持山东抗战的指示,自11月到翌年夏,先后在冀鲁边、鲁西北、胶东、清河、泰(山)西、湖(微山湖)西、鲁中、鲁南、滨海等地发动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摧毁伪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1938年5月,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2月改为山东分局),郭洪涛任书记。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各支起义武装部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番号。12月,起义武装统一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同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第343旅政治委员萧华率旅机关一部到达冀鲁边,同当地抗日武装会合,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第343旅第685团于年底到达湖西地区后,与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第115师苏鲁豫支队,创建了以丰县、沛县为中心的湖西抗日根据地。为增强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代理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于1939年春率师部及第343旅主力进入山东,先后与山东纵队第6支队、苏鲁支队等部会合,开辟、扩大和巩固了鲁西、泰西、鲁南抗日根据地。8月1日,八路军第1纵队在山东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山东及江苏北部地区的八路军部队。10月,朱瑞接任山东分局书记,并兼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统一领导山东党、政、军、民工作。1940年6月,苏鲁豫皖边区和苏皖边区划归中原局领导。年底,山东分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包括鲁西(含湖西)、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等,拥有人口1200万,土地3.6万平方公里,成立了省参议会和行使政府职权的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并建立了1个行政主任公署,14个专员公署,95个县抗日民主政府。第115师、山东纵队及地方武装发展到12万余人。1941年4月1日,山东分局将全省划分为胶东、清河、冀鲁边、鲁中、鲁南和鲁西6个区。7月,鲁西区与冀鲁豫区合并,由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
1941年和1942年,日伪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和“蚕食”,疯狂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两年中,千人以上的“扫荡”达70余次,万人以上的“扫荡”达9次,其中1941年冬对鲁中沂蒙山区根据地的大“扫荡”兵力达5万余人。这一时期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增派军队入鲁,配合日伪军夹击八路军,山东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和分割。至1942年年底,根据地人口减少到730万人,面积缩小到2.5万平方公里。根据地军民在极端困难的局势下,执行“敌进我进”的方针,坚持开展对敌斗争,粉碎了日伪军大规模的“扫荡”和“蚕食”。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地党政机关和部队进行了精兵简政。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改称山东军区,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司令员。
1943年,根据地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并成立了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萧华任政治部主任,辖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6个军区,所属部队编成13个主力团。8月,罗荣桓接任山东分局书记。9月8日,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为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根据地划分为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和冀鲁边6个区,并先后建立了行政公署。这一年,山东军区部队针对日伪军继续以“总力战”不断“蚕食”根据地的情况,采取各种形式和灵活策略,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和政治攻势;在根据地内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从而扭转了根据地极端困难的形势。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1944年和1945年春、夏季,山东军区部队连续发起攻势作战。1945年8月,山东军区部队分5路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经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歼灭日伪军6万余人,扩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8月10日,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黎玉任主席。
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共作战2.6万余次,歼日伪军50余万人。抗战结束时,根据地发展到24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各级民主政府先后成立和逐步健全,并拥有一支27万余人的强大武装力量。
(原标题: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原载《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作者黎玉萧华 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