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苦的时候,大家只能扒树皮吃草根,饿死了不少人。”
各根据地创建后,抗日军民积极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平阿基干大队和村自卫队发动了伏击日军的战斗;1941年1月,平阴县独立营在东阿城东北亭山头成功伏击日军汽车队;1940年,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先后在商河、济阳组织了5次较大的对日战役,歼灭日军500余人,缴获机枪、步枪、战马等一大批战利品。1941年5月下旬,日军独立第六混成旅少将旅团长土屋兵驻指挥日伪军在长清县黄河西部‘扫荡’时,被长清县十区队在十里雾村击毙,是山东抗日战场上被击毙的4名日军将级军官之一。同时,各地抗日军民还不断粉碎国民党土顽、土匪制造的“磨擦”和破坏,开展了对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随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策略,对占领区加紧扶植和建立伪政权,实行经济压榨和奴化教育;对敌我争夺的游击区推行所谓“治安肃正”,以军事上的“肃正作战”与政治上的收买汉奸相结合;对我根据地,则进行疯狂“扫荡”,先后进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残暴的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大肆屠杀抗日军民,妄图消灭我军和根据地政权。其中,自1941年起,日军集中了侵华兵力64%以及几乎全部伪军,对我敌后抗日军民开始了更为凶狠毒辣的“扫荡”。
“1941年6月18日,日军集中泰西各地日伪军5000余人,对大峰山区进行大规模‘扫荡’。此后,日伪军又多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并逐渐‘蚕食’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建立伪政权,修据点碉堡,推行‘保甲’、‘连坐’。”高逢五回忆说。
在平阿山区,1941年6月18日,日军调集泰安、长清、平阴、东阿、东平、汶上、肥城7县伪军5000余人,拉网合围,扫荡平阿山区。抗日军民虽于当天下午突出重围,但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从此变为敌占区。1941-1942年,日伪军还多次对章历泰边区、邹长边区、齐济临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和“蚕食”。
“1941-1942年的罕见旱灾、水灾、虫灾,更加剧了根据地的困难。”朱孝铭说,“在困难的时候,根据地部队每人每天口粮仅有14两(437。5克),生活没有保证,只好以野菜、树皮、草根为食,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不少人得了夜盲症、水肿病,战斗力严重下降。灾难之年,真的是民不聊生,大批群众外逃谋生,卖儿卖女、卖地典妻、自卖自身、甚至饿死者不计其数。百姓为了生存,吃光了树叶、树皮、野菜。”
“但共产党人没有屈服!”在长清,高逢五受上级指派,在各区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发展党员,恢复党的组织;组建武工队,开展反奸除霸斗争。各根据地也相继开展重建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向地主借粮、减租减息及大生产运动,加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化解日军的经济封锁,帮助根据地军民渡过难关;进行精兵简政,开展整风运动,纯洁党的队伍,得到了广大贫、雇、佃农的积极拥护。
1943年下半年,济南各抗日根据地形势开始好转,抗日力量得到充实,并由此开始转入局部反攻,主动出击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