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揭秘: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毙伤日伪两万多

2013-01-06 11:06:00来源:凤凰资讯作者:刘文忠

  “1938年,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在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不利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作出果断决策,共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广泛开辟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多种形式开展对敌斗争。

  “1938年起,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济南党组织除留下少数党员继续坚持城市地下工作外,其他同志分赴各县,发动抗日武装起义。”高逢五回忆说,“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委派张北华等领导泰(山)西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与此同时,长清县共产党员魏金三、夏页文也按照省委指示,组建抗日武装,举行了马湾庙起义。2月,长清县抗日游击队并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被编为第四大队。4月,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命第四、十一、十七大队挺进大峰山地区,开始了创建大峰山根据地的斗争。”

  在邹平、长山一带山区,1937年10月26日,中共山东省委派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奔赴长山,与爱国进步人士马耀南在黑铁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揭开了创建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的序幕。1938年4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派部队挺进章历地区,历城抗日游击队被编为十一支队三十七中队;章丘抗日游击队被编为六支队二十一中队和二十三中队。抗日武装的汇合,大大加强了邹长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

  在平阿山区,1938年12月,刘海涛司令员、张北华政委率由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改编而成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开赴平阿山区,在王楼、箔庄、罗圈崖一带开始了创建平阿山区根据地的斗争。随后,平阴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平阿基干大队建立。

  另外,1938年2月,共产党员王心崇在历城北部李官庄、苏官庄一带组织了一支30余人的抗日武装;共产党员尹天佑、刘化忠则在武家庄和刘家庄拉起了一支10余人的抗日队伍,两支武装很快发展到70余人。而在章丘,李曼村、宋怡翔也在同期带领抗日武装在石峪寺起义,成立了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3月,梭庄村刘鸣岐又拉起一支抗日武装。各地基层党组织也相继建立。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1938年,各地党组织和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逐渐形成了大峰山、平阿山区、章历泰边区、齐济临边区、邹长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在济南地区播下了抗日的火种。”朱孝铭说,“其中章历泰边区抗日根据地又称为‘南山根据地’,中心区域就在仲宫和我老家南高而一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